印度神, 佛教, 基督教, 回教, 新世 - 它們一樣嗎?
作者: Marilyn Adamson
我們每個人在某個程度上都希望能享受成功的人生.有些人覺得他們知道如何過一個充實, 有意義的生活. 那麼世界的各大宗教又如何呢?
它們能使我們的人生更穩定, 更有價值嗎?
以下是一個探討各大宗教, 信仰系統如印度教, 佛教, 基督教, 回教, 新世紀的機會. 內容包括各宗教的簡介, 特徵和對人的益處. 作者也會指出耶穌的教導與其他宗教的不同, 讓你參考.
*這些信仰系統有不同的宗派和信念. 我們在這裏會著重信仰系統的中心.其他大宗教如猶太教, 是可以討論的, 不過基於簡潔, 我們選擇了以下這些.
印度教
多數的印度教徒通過無數的神和女神的代表來信奉一個唯一至尊神 (波羅門,Brahman),有300,000個 這麼多. 這些神和女神化身為神像、寺廟, 印度教導師, 河池和動物, 等等。印度教徒相信他們今生的處境是基於他們前生的行為.
如果他們之前有惡行, 那他們就會在今生經歷很大的苦難.一個印度教徒的目標是從這個迴圈的律法 (law of karma) 逃出來, 不必再投抬.
要從這個迴圈的律法 (law of karma) 逃出來, 有三種方法:
1. 虔誠地崇拜任何的印度神或女神; 2. 通過靜坐 (冥想)來增加對波羅門(同一性, oneness) 的認識, 領悟到全部的人生境遇都是假像, 自我只是個幻覺, 只有波羅門是真的;3. 專注地參加各項宗教的禮儀和儀式.
印度教給與人自由地選擇要如何達到心靈上的完美. 印度教對苦難和邪惡有相當的解釋.根據印度教, 任何人所遇到的苦難, 不論是重病, 饑荒或災害是因著他們通常來自前世的惡行.最重要的是靈魂有一天可以從迴圈的律法 (law of karma) 逃出來, 不再投抬, 可以安息.
新世紀
佛教
回教
回教徒相信有一位全能的神, 名阿拉, 他在人類之上, 超乎萬有. 阿拉被視為宇宙的創造者, 所有善與惡的源頭.一切所發生的事情都是他的旨意. 他是一個有權能和嚴厲的法官,他對跟隨者的憐憫是按照他們的好行為和虔誠. 一個跟隨者與阿拉的關係是一個僕人和主人的關係. 雖然回教徒尊敬好幾個預言家, 穆罕默德是被視為最後一個預言家,而他所說的話和生活方式都是回教徒必須遵守的. 要成為回教徒, 得順從五項宗教規則: 1) 唸有關阿拉和穆罕默德的信條; 2) 以阿拉伯語每天祈禱五次; 3) 捐獻給窮人; 4) 齋戒-- 每年一次, 遵守三十天禁食, 每天從天亮到日落不准吃喝東西, 不准有性行為, 不准抽煙; 5) 朝聖 -- 聖地旅行, 每一回教徒一生至少一次到阿拉伯麥迦朝聖. 回教徒希望在死後可以進入極樂, 一個充滿肉欲的地方. 不過, 如果他們沒有忠實地遵守這五項宗教規則, 結局是永遠在地獄裏被懲罰. 對很多人來說, 回教符合他們對宗教和神的要求. 回教教導有一個自尊的神, 通過好行為和宗教規則來崇拜他. 人按著各人的宗教虔誠, 死後可被賞賜或受罰.基督教
基督徒相信有一位慈愛的神, 他已經顯示了自己, 人也可以親自的來認識他. 有了基督,人的焦點不是放在宗教儀式或好行為上, 而是享受與神的個人關係並且更好的來認識他.
基督徒能有一個喜樂的心和有意義的生命靠的不只是遵守著耶穌基督的教訓而是信靠耶穌基督本身. 耶穌在世時, 並沒有確認自己是一個先知或教師. 反而, 他稱自己是神有著人的樣式. 他能夠行神跡,赦免人的罪, 還說凡信靠他的人就會有永生. 他也曾說, "我是世界的光 .跟從我的 、就不在黑暗裏走 、 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1]
基督徒相信聖經述說神對人的資訊. 聖經不但記錄耶穌的生平和他所行的神跡,它也透露了神的屬性, 他的愛和真理, 以級人如何與神建立關係.
基督徒不論在面對任何環境, 都可以坦然地轉向一個有權能,有智慧, 又愛他們的神. 他們相信神會聽他們的禱告, 也認為當一個人遵從神的時候, 生命就會有意義.
請問它們有分別嗎?
一旦仔細地看這些信仰系統和它們對神的看法時, 我們會發現有差異:- 印度教徒相信有300,000 個神.
- 佛教徒說沒有神.
- 新世紀跟隨者相信自己是神.
- 回教徒相信一個有權能不過卻疏離, 不帶感情的神.
- 基督徒相信一個有慈愛又可親近的神.
人可以在這一生中與神聯繫嗎?
答案: 可以. 你不但可以與神聯繫, 你也可以知道你完全地被神接納和疼愛. 很多各界宗教提倡人自己為靈性完美而奮鬥. 菩薩從來沒有說自己是無罪的.穆罕默德自己承認他也需要被赦免. "無論有多少智慧, 才幹, 能力去影響別人,每個先知, 導師, 教師都會意識到自己是不完美的, 有缺點的, 就像我們一樣."[2] 不過, 耶穌基督從來沒有提到他有任何的罪. 相反的, 他赦免了好些人的罪,他也願意赦免我們的罪.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過失, 一些別人不大欣賞我們的地方,那些連我們自己也希望不存在的缺點 . . . 可能是一個耽溺, 壞脾氣, 不純潔,惡毒的批評. 神愛我們但卻恨罪惡, 他說罪的後果是與他分離. 不過神已經預備了一個途徑,讓我們的罪可以被赦免, 也可以來認識他. 耶穌, 神的兒子, 也就是神以人的樣式,擔當了我們的罪, 在十字架上受苦, 甘願代替我們受死. 聖經說, "主 為 我 門 捨 命, 我 門 從 就 知 道 何 為愛 ." [3] 因著耶穌為我們受死, 神要賜給我們完全的赦免. 這包括我們一切的罪 . . . 以前,現在, 未來的罪. 耶穌已經為我們還清罪的債. 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愛我們並且要與我們建立關係."神 差 他 獨 生 子 到 世 間 來、 使 我 藉 著 他 得 生 、神 愛 我 門 的 心 、 在 此 就 顯 明 了." [4] 藉著耶穌, 神要賜給我們真的自由, 不再活在罪和愧疚下. 他不讓人抗的自己過犯,靠自己去摸索, 找出路. 藉著耶穌基督, 神向人類伸出手, 為我們預備認識他的途徑."神 愛 世 人 , 甚 至 將 他 的 獨 生 子賜 給 他 門 、 叫 一 切 信 他 的 、不 至 滅 亡 , 反 得 永 生."[5]神要我們認識他
神創造我們是要與我們產生關係. 耶穌說: "到 我 這裏 來 的 、 必 定 不 餓 .信 我 的 、 永 遠 不 渴 ."[6] 耶穌不止叫人遵從他的教訓,他也叫人跟隨他. 他說, "我 就 是 道 路 、 真 理 、 生 命 ."[7] 因著他說自己本身就是真理, 基督便超越了那些說自己在教導真理的先知和教師.[8] 耶穌把自己與神視為相同, 還給與證據. 耶穌說他會被丁在十字架上, 死後第三天復活.他並沒有說他會在來世的某一天再生 (誰會知道呢?) . 他說被埋葬的第三天那些看到他被丁的會看到他的復活. 在第三天的時候, 耶穌的墳墓果然是空的, 也有很多人作證說他們看到耶穌又活了.在這時刻, 他願意把永生賜給我們.這是個雙向的關係
許多宗教都專注個人的靈性努力. 有了耶穌, 你和神的關係是雙向的.他歡迎我們到他那裏去. "凡 求 告 耶 和 華 的 、 就 是 誠 心 求 告 他 的 、耶 和 華 便 與他 門 相 近 ."[9] 你可以與神交談, 他是一位會回答禱告,賜你更多平安和喜樂, 給予方向, 慈愛的神. 他也能改變你的人生. 耶穌說, "我 來 了 、是 要人得 生 命 、 並 且 得 的 更 豐 盛 ."[10] 這並不代表生活就會完美,毫無煩惱. 然而, 這意味著在人生當中, 你可以和一位願意參與你的人生和有信實的神相交. 這並不是忠誠予一套自我改善的方法, 像八倍道路或回教的五根柱子, 靜坐, 行善,或十戒. 這些好象是一些很清楚, 確實, 容易實行的道路. 然而, 它們會成為追求靈性完美的負荷,而人與神還是疏離的. 我們的希望不是在於規則或標準, 乃是在於認識一位元完全接納我們的救主.這是因著我們對他的信靠和他為我們做的犧牲. 我們不以個人的努力和好行為來賺取去天堂的資格.當我們與耶穌基督開始一個關係的時候, 天堂便是一份神給我們的禮物. 你願意完全的被赦免和親自的來認識神對你的愛嗎?與神開始一個關係
你現在就能與神開始一個關係. 你可以簡單地求神赦免你的罪並且邀請他進入你的生命.耶穌說, "看 哪 、 我 站 在 門 外 叩 門 . 若 有 聽 見 我 聲 音 就開門 的 、我 要 進 到 他 那 裏 去."[11]你願意與一位創造你和深愛你的神開始這樣的關係嗎?如果這是你的心願, 你現在就可以做以下的禱告:< style="font-weight: bold;"> "神啊, 我求你赦免我的罪. 我邀請你現在進入我的心.感謝耶穌為我的罪而死. 感謝你進入我的生命, 就如你所說的一樣." 聖經說, "凡 接 待 他 的 、 就 是 信 他 名 的 人 、 他 就 賜 他 門 權 柄 、作 神 的 兒 女."[12] 如果你誠心地求神進入你的生命,你便與他產生了一個關係. 這就好比你剛見到神, 而他想幫你更加認識他並且認識他對你的愛.在你面對不同的處境時, 他將以他的智慧引導你. 聖經裏的其中一本書, 約翰,是一個能幫助你認識你和神的關係.你也許想要和另一個人分享你接受耶穌的決定. 在這世上的宗教, 人與教訓, 思想, 道路, 禮儀產生關係. 藉著耶穌,你可以與一為慈愛又有權能的神產生關係. 你能與他交談, 而他會在這一生引導你.他不止向你指示一個道路或哲學. 他也歡迎你來認識他, 體驗喜樂,在人生的風雨路中能對他的愛有信心. "你 看 父 賜給 我 門 是 何 等 的 慈 愛 、 使 我 門 得 稱為神 的 兒女."[13]- 約翰 8:12
- Erwin W. Lutzer, Christ Among Other Gods (Chicago: Moody Press,1994), p. 63
- 約翰一書 3:16
- 約翰一書 4:9
- 約翰 3:16
- 約翰 6:35
- 約翰 14:6
- Lutzer, p. 106
- 詩篇幅145:18
- 約翰 10:10
- 啟示錄3:20
- 約翰 1:12
- 約翰一書 3:1

No response to "宗教與心靈上的事物"
Post a Comment